年,知名医学期刊《Gastroenterology》在线发表了题为《中国大陆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及病因学》的论文。
研究结果显示,在我国引起肝损伤的最主要药物为各类保健品和传统中药(占26.81%)、抗结核药(占21.99%)、抗肿瘤药或免疫调整剂(占8.34%)。
中药为何会伤肝?中药伤肝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由于中药本身对肝脏的毒性作用。比如砒石中含有三氧化二砷,易引起中毒性肝炎、肾衰;苍耳子含有的毒蛋白,对肝脏的损伤作用也尤为显著。
其他常见的具有肝毒性的中药还包括雷公藤、番泻叶、雄黄、何首乌、朱砂、双黄连口服液、六神丸等。
另一方面,传统观念认为「中药无毒」而引起一定程度上的不合理使用,包括一些土方、偏方,超剂量、长时间使用等。
肝脏是药物的主要代谢器官,太多的药物进入到人体,就像所有的车辆都挤在高速公路上,会造成堵塞;若用药时间过长,就会造成药物、代谢产物蓄积,想不伤肝都难。
即便是双环醇、谷胱甘肽等化学护肝药,也可能对肝脏有毒副作用。
抛开伤肝不说,护肝药的成分是不是真的能养肝呢?
?护肝药?成分1:水飞蓟?素?很多人为了养肝常吃护肝药,水飞蓟素就是有效成分之一。
年,PeterFerenci教授在美国肝病研究学会期刊发表的一篇综述中指出,根据动物实验数据,水飞蓟素的保肝作用是指可以预防或减缓毒素对于肝脏的损伤或者肝脏纤维化的进展。
然而,这些初步的观察在人类疾病中却难以体现出来,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水飞蓟素可以预防药物或化学物质引起的肝损伤。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则直接指出,关于水飞蓟素,设计良好的临床试验屈指可数,对人体是否有效知之甚少。
意大利卡坦扎罗大学胃肠病学副教授LudovicoAbenavoli表示:
在德国,水飞蓟素只是非处方药;
在意大利,只是保健品,称不上药物;
在美国,基本上不用保肝药,而且水飞蓟素不是FDA批准的,也作为保健品使用;
而中国,却将它作为处方药引了进来。
一句话:水飞蓟素,安全无毒但作用非常有限,类似安慰剂。
??护肝药成分2:姜黄类补充剂??目前较畅销的护肝药还包括姜黄类补充剂,比如日本护肝佳品「姜黄之力」,声称内含的姜黄素可改善肝功能,帮助肝脏解毒、解宿醉。
打脸的是,早前在日本肝脏学会开展的「药物性肝功能损害」调查中,名列第一的就是姜黄,还报告了1例姜黄所致的爆发性急性肝炎,致全身多脏器衰竭死亡的病例。
年初,在JournalofMedicinalChemistry期刊发表的文献TheEssentialMedicinalChemistryofCurcumin中,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团队讨论了姜黄素的医学价值,结论为:
姜黄素中所含物质性质不稳定,且是体内无法吸收的化合物,未来在药物开发方面可能发挥价值的可能性极低。
试问,一个体内无法吸收的化合物,目前甚至不能被做成药物,何谈其药用价值、护肝效果?
还有一点,姜黄类补充剂常含有较多的铁(也是很多服用姜黄的脂肪肝患者,验血后发现铁超标的原因)。
但是,过多的铁并不能被利用,沉积在肝脏则刺激肝脏纤维组织增生,导致肝硬化,甚至诱发肝细胞癌变。
护肝药成分3:联苯双酯、双环醇联苯双酯可以快速帮助转氨酶指标下降,常被用于脂肪肝与慢性肝炎患者应付体检,双环醇则是联苯双酯的衍生物。
用这些药是可以降酶,但肝组织的病变并没有好转。譬如,慢性乙肝患者不接受抗病毒治疗,一直服用保肝药,定期检查转氨酶正常,但对病毒学指标没有真正的效果,发展为肝纤维化,继而肝硬化的风险就非常高。
也就是说,针对病因的治疗是最主要的,一直暴露在致病因素面前,再怎么护肝也是徒劳。
比如酒精肝,少喝酒;脂肪肝,少胡吃海喝,多锻炼;病毒性肝炎则用核苷类药物保护肝脏不被病毒攻击。
除了对因治疗,护肝还应怎么做?1.只在肝功能明显异常时适当用药
对于药物引起的肝毒性来说,及时停用可疑药物是最重要的治疗措施,而预防性用药(包括保健品)护肝,反而带来反效果。
因此,建议只在肝功能指标明显异常的情况下,适当用药降酶。
2.规律作息,睡眠充足
年,一项发表于NatureReview-Gastroenterology&Hepatology杂志的研究显示,如果打乱了生物钟,可能增加肝脏疾病的风险,还可能影响肝脏正常的代谢、解毒功能。
所以,刷夜的小伙伴们,是时候制止恶性循环了。把生物钟调回健康状态,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是护肝最简单粗暴的做法了。
3.绿色入肝,戒酒少油盐
保肝护肝的说法里,常提到「绿色入肝」,即多吃蔬菜,尤其是菠菜、油菜、紫甘蓝等深绿叶菜,其含有的类胡萝卜素也有益于肝损的修复;酒伤肝,没什么好争议的;
快节奏生活里的快餐、外卖等高油高脂食物,会给肝脏造成很大的工作压力,一些没办法完全代谢或转运的脂肪,就留在了肝脏。
高盐食物会导致水钠潴留,加重水肿,因而建议烹饪时减少盐和酱油,平时少吃罐头、腊肉、薯片等高盐零食。
好文推荐:
参考资料:
[1]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ianghuanga.com/jhcd/8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