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安文,中共党员,黔东南州网信办专职副主任。年3月到天柱县赖洞村任第一书记以来,以脚步丈量帮扶路,真情实意,一心为民,留下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驻村帮扶画面,获得了当地干群的一致赞誉。
钉在扶贫第一线
找准脱贫致富方
赖洞村由章程、龙章、坌溪、赖洞四个小村合并而成,其中龙章、章程和坌溪都是山区,坡高路陡,条件十分落后,章程村更是天柱县的深度贫困村。到村的第一天早上,他就和村支书、村主任及驻村干部一起,对村里的串户路、庭院硬化进行测量摸底,不知不觉就干到了傍晚,回到村委会又继续整理材料和数据。疲劳而充实的一天,拉开了他驻村工作的序幕。赖洞村离凯里市多公里,坐班车进一趟村,需要4个多小时,而且还得转2次车。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许安文把自己的私家车开进了村里,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吃住到村里,像一颗钉子一样扎在了扶贫工作的第一线上。“既然组织选派我作为第一书记到村任职,我就绝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期盼。”这是他刚到村任职时的承诺,也是他下定的决心。
章程三组的伍绍彬,家中6口人,爱人患病多年,一直在吃药。儿子又在上大学,没有收入来源,家庭贫困。“我们要技术没技术、要资金没资金、要劳力没劳力,能发展啥产业?即便有了收成,我们又卖给谁呢?”刚来到村里,面对伍绍彬家的困惑,刚开始他也不知道该如何着手帮扶。
产业增收致富是如期脱贫的关键。为开拓脱贫发展路径,让贫困户实现增收脱贫,他多次深入章程村实地考察,与村“两委”反复商量,围绕章程村出列目标,引进天柱县农业投资公司的“A模式养鸡”项目,即公司负责提供鸡苗、饲料、药品和技术指导,对成品鸡进行统一回收销售,农户只负责提供场地和饲养。公司与农户签订收购协议,让农户吃下定心丸,购买保险为农户解决后顾之忧。他协调财政扶贫资金18万元完成入场道路米的修建和硬化,让宽阔的水泥路通到每个养殖区域。协调财政扶贫资金36万元,建起了标准化土鸡养殖棚6个,共㎡。为进一步提高农户的养殖效率和管理水平,他还引导和组织贫困户建立章程村凤阳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加大政策的支持和帮扶指导力度,让贫困户安下心来搞发展,稳稳当当来脱贫。目前,章程村凤阳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核心成员5人,党员1人,均是章程村的贫困户。资金总投入达到万元,年出栏土鸡10.8万羽,纯收入达到48万元,户均增收8万元,让36户贫困户参与分红。为实现综合利用,他还引导合作社种植了脆李、桃子和晚秋黄梨等精品水果80余亩。通过建立利益联结,让41户贫困户实现增收,让“鸡产业”成为章程村的“致富摇钱树”。贫困户伍绍彬无不喜悦地说:“现在,一批鸡能让我稳稳地赚2万多,以前想都不敢想,现在成了现实,这个养鸡项目真好。”“这种模式养鸡,一年可以养三批,又不用担心销售,脱贫有了希望,感谢村里的第一书记哟。”
赖洞村的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时间紧迫。为了早日完成“组组通”、“串户路”、“农村三改”、易地移民搬迁等一系列工作,为了能多做成一个产业,多帮一个贫困户早日实现脱贫,他经常放弃休息,留在村里加班加点,一连二十几天呆在村里,家都没时间回一趟。
真心融入群众中
架起帮扶连心桥
作为一名州委宣传部选派到村挂职的干部,他深知自己初来乍到,人地两生疏,要想把工作做好,就必须俯下身子,把自己融入到村民群众之中。他在走访时,随身不离记事本,将走访对象的家庭生产、生活、贫困状况、主要困难等等情况一一记录下来,以便接下来开展针对性的帮扶。为了把“六个精准”、“五步工作法”、产业革命“八要素”、党建扶贫“十攻略”、“易地扶贫搬迁”等落到实处,他总是想方设法将它们转化为老百姓接受的语言,当好宣传员、协调员和帮扶员的三重角色。他在赖洞村坚持开展每周的学习例会,充分利用好“农民讲习所”,邀请县领导或者专家到村里授课,让村干、群众掌握政策,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利用走村入户、召开村组院坝会等方式,让群众了解政策,转变观念,开展漏评、错评、错退专项治理时,把上级的政策和争当贫困户的道理说清讲透,让群众在评议会上公平公正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做出正确的评议结果。
短短的3个月,他把赖洞的4个小村走了个遍,不仅对村情了然于心,对农户情况也能如数家珍。农户们也纷纷记住了这位皮肤黝黑,身材清瘦,随时提一个简易公文袋进村入户的驻村第一书记。现在,只要许安文一进村,村民群众都会围过来热情的与他打招呼,让村里气氛立刻变得热络起来。“许书记,今天这么早哟,又要去哪家帮扶啊?”“我前天领到社保的钱了,谢谢你哟!”“许书记,你看看我家门口这段泥巴路怎么实施‘串户路’硬化啊?”“许书记,上次我们进的那批鸡苗现在长得可好了,有时间一定来看看哟。”……
他到赖洞村任职第一书记的同时,还挂任邦洞街道党工委委员、副书记,后又挂任县委委员、常委、副书记,三个岗位职责一肩挑。一方面要想方设法把上级的政策和工作任务宣传好落实好,另一方面还要急群众之所急,带着真情访、作为朋友交、当作亲人帮,把自己真正融入其中,在党和人民群众之间架起帮扶的连心桥。
一心为民办实事
洒下驻村帮扶情
群众利益无小事。他在走村串户了解村情时得知龙章村一、二组至今还未通路时,村民出行十分不便,就第一时间赶到该村查看,及时向邦洞街道和县有关部门对接沟通,召集村干部和村民认真商量策略……“路要马上修!再困难也要修,一刻也不能等”!他态度很坚决。因为资金缺口大,占村民的庭院、田园和土地均没有补偿,很多村民意见很大。为此,他一户挨着一户地上门,有针对性地做思想工作,和村民讲解修路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教育动员群众要主动积极支持村级公益事业。他带着党员和村干们顶着烈日在村里忙前忙后,有时饭也顾不上吃,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解难题、办实事,积极化解群众之间的纠纷疙瘩,村民们看在眼里,暖在心头。经过反复做思想工作,村民们纷纷放下了邻里纠纷和自己的眼前小利益,抗着锄头铁铲,带上干粮,积极投工投劳义务参与到修路队伍中来。该村一组村民龙义松激动地对笔者说道:“以前出行很困难,现在水泥路直接修到了家门口,多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真的要感谢党的好政策,党的好干部哟。”村干黄孟英也无比高兴地说道:“现在,通过村第一书记的大力帮助,路不仅修通了,村里以前存在的一些矛盾纠纷也都化解了,大家心齐了,凝聚力也提高了,这些要非常感谢我们的许书记,他让龙章村这条路真正成为我们的致富路、连心路啊。”
为解决章程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他争取到20万元对村委会办公楼进行维修。从县民宗局扶贫项目资金10万元,硬化米道路一条、新建公厕一座。为增强章程村脱贫攻坚浓厚氛围,又争取到1.6万元的宣传经费,设立了宣传展板和宣传专栏,制作了4幅永久性宣传标语。到州委宣传部为赖洞村争取到4万元的党建工作经费……据统计,目前已争取到上级40余万元的资金支持。
求真务实夯根基
共筑乡村振兴梦
许安文注重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堡垒和引领作用。通过一段时间的研判摸底,及时补充了赖洞村党支部书记,选举充实了坌溪、龙章村党支部支委成员,确保村党支部工作正常高效开展。他还组建了10个党小组,积极推广“十户一体”抱团发展。目前,在赖洞村形成了“十户一体”村级指导架构,建立了个主体,其中产业发展主体个,环境卫生和社会治安主体各个,覆盖全村户人。
许安文善于带动产业发展,让贫困户的钱袋子“鼓”起来。他结合赖洞村资源和区位优势,主要从种、养殖业和乡村旅游等方面谋划产业发展,着力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种植业方面,发展了食用菌种植项目,章程村和赖洞村各建设大棚平方米,购买菌棒16万余棒,投资资金万元,利益联结章程村户贫困户,带动20多户贫困户就业,年产值达到60万元左右。他发动10户贫困户,筹集资金10万多元种植姜黄50亩,目前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另外,通过加大技术指导,动员张辉坤户在赖洞村扩大精品水果沙灃特冬梨亩,年收入8万元以上。在养殖产业方面,他充分利用山区自然条件,动员两户养殖户在章程和坌溪养殖黄牛33头,预计年收入10万余元。发动章程村和坌溪村的4名贫困户养殖山羊只,年收入10多万元。帮扶坌溪村抓好养猪产业,昌顺良种养殖场总投资50万元,占地10余亩,养有仔猪50头,母猪70头,肥猪50头,实现项目利益联结贫困户25户。
对于赖洞村今后的发展,他信心满满。目前,村两委拟借助“三十里水景长廊建设”项目开发这一契机,凭借赖洞村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资源,以赖洞山庄为中心,以村成立的旅游发展公司为主,走市场化融资路子,拟通过帮扶资源和各方努力,谋划一批集文化、旅游、休闲和体验等为一体的综合项目,让赖洞的乡村旅游产业能取得更好的发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