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黄连,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原产地域产品)因产产于该县黄水森林公园,也称“黄水黄莲”。为毛茛科黄连属植物黄连CoptischinensisFranch.,药材商品为“味连”,系常用名贵中药,石柱县是黄莲的原始产区、中国黄莲之乡,所产因品质优良,被确定为“国药”“地道黄莲”。年10月10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石柱黄连”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石柱“神农牌”黄连具有枝肥、肉厚、条长、色艳和有效成份含量高等特点,其小檗碱(Berberine)(又称黄连素)含量达5.20-7.69%(《中国药典》年版规定不得小于3.6%);黄连生物碱(黄连碱(Coptise)、甲基黄连碱(Worenine)、巴马亭(Palmatine)、药根碱(Jatrorrhizine)等)含量在0.5%以下。此外,尚含木兰花碱(Magnoforine)和一种青荧光酸(Lumicaruleicacid),即阿魏酸(Ferulicacid)。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盛产名贵中药材黄连,有中国黄连之乡的美誉。据史料记载,年(唐天宝元年),石柱“上贡黄连十斤,木药子百粒”。公元10-13世纪(北宋)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载:“忠州领五县:临江、丰都、垫江、南宾、桂溪,土产苦药子、黄连……”。时州领五县,唯南宾(今石柱)县产黄连。约年(元末明初)开始人工栽培始。年(清乾隆四十年)《石柱厅志》记:“药味广产,黄连尤多,贾客往来,络绎不绝”。20世纪初的民国时期,石柱黄连年产量即达担。年(民国二十三年)中国银行所编《四川省之药材》记:“味连,只有家种,专产石柱”。年《四川医学院学报》之《黄连史》曰:“峨眉、洪雅野生品种驰名天下,石柱栽培品种品质优良,产量甲全国”。年在首届中国道地药材学术研讨会上,石柱黄连被确认为道地黄连。石柱黄莲主要生产在石柱县黄水镇黄水国家森林公园大风堡原始森林区,该地区独特的气候、水质和土壤条件是石柱黄莲的最佳生长区,年,国家农业部投资在黄水镇建立国家黄连GAP示范基地,该镇还建立了中国最大的黄连交易市场。年,“石柱黄连”地理商标申报成功后,该县黄连价格节节攀升,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发展到余人种连。年在地黄连达5万余亩,每年可采收黄连约30万公斤,产值突破万元。
泻火解毒、清热燥湿,有抑菌、抗病毒、降压、利胆、利尿、镇静、镇痛和增强白血球吞噬等作用,临床常用于烦热神昏、心烦失眠、湿热痞满、腹痛泻痢、目赤肿痛、口舌生疮、耳道流浓、牙痛、消渴、湿疹、湿疮、烫伤、吐血、衄血、痈肿疔疮及妇人阴中肿痛等症。酒黄连善清上焦之热,用于目赤、口疮、牙痛、耳浓、喉肿等五官疾患;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以黄连磨人乳治疗眼疾效果甚佳。药理研究证明,黄连还具有抗微生物及抗原虫、抗癌、抗辐射、促进细胞代谢,改善循环系统,松弛平滑肌等作用。另有研究发现,黄连具有降血脂、血糖、血压功能,对治疗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皮肤病和某些肿瘤有一定疗效。
三月中旬,南阳仲景百信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驱车从河南南阳前往重庆石柱黄连之乡,学习考察,对黄连的品种、种植、生产,加工、营销等情况开展考察。在前往黄水镇和枫木镇附近的路边以及农户的田地里,我们都可以看到有搭建的遮阳棚,棚子下边种植的就是黄连。黄水镇依靠当地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近年来当地大力发挥旅游、度假、休闲行业,每年7、8、9月份,黄水镇年均接待游客量达30-40万人次,此外当地年轻人认为黄连的种植及管理比较麻烦部分人外出打工,且打工效益要优于种植黄连的收益,使得黄水镇的黄连种植面积有所减少。
每年的八、九月份是黄连的产新季节,每亩地的干货产量在-公斤,黄连早期鲜货的折干率约在10:1。农户从土地里采挖出来后,有的自家有火炕池进行炕干,这种加工方法比较繁琐,需要炕干、炒制除须;有的选择烘房烘干,每公斤的加工成本要达到5元上下。
年10月,国家工商总局批准在黄水镇建立“中国黄连市场”。市场每逢公历1、4、7赶场日开市。有了固定的市场、摊位,连农们销售黄连,不再受露天坝遭、恶劣气候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