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姜黄 > 姜黄性味 > 正文 > 正文

香兰陵美酒郁金香,千年前的郁金,到底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10/5 17:24:19
儿童治疗白癜风哪里好 http://m.39.net/pf/a_4577583.html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李白嗜酒,酒色中的玩味,不仅有触感冰洁的器皿,视觉的盈盈光泽,更有香甜的口鼻享受。

诗中的那味“郁金香”叫后人迷醉的同时也更是迷惑,千年前的郁金,到底是什么?

翻阅古籍,许多香方里都用到了“郁金香”这种香材,有着悠远历史的郁金,从哪里传入中国的?和现在花卉市场上的荷兰郁金是同一种吗?让我们从史料中去探寻它的身世吧。

藏红花

藏红花原花干花及花蕊——祈润香舫

据中国中医科学研究院中药研究所,胡世林教授在年发表的文章里介绍如下:

据史学家考证,郁金香和苏合香是汉晋时期传入中国的,此前虽有东汉学者蔡邕、郑玄等注疏古籍提到“百草之香郁金”或“郁金香草”但未见“郁金香”专有物名。其后,《梁书》、《唐书》、《唐会要》等记载友邦进献郁金香的记载,郁金香通过藏传佛教进入西藏,《大正新修大藏经》有41处出现郁金香之名。是藏医经典方剂二十五味珍珠丸的主要成分之一,也是绘制唐卡的主要颜料。

它集香料、药品、食品色素三大功能于一身,历史悠久,价比金贵。原因是采摘朵,并从花中摘取柱头根,干燥重量不足克,成本之高可想而知。

《南州异物志》(公元—年)对郁金香的描述原文如下:“郁金香,口宾国人种之。先取以上佛寺,积日乃粪去之,然后贾人取之。郁金色正黄,而细与扶容里披莲者相似,所以香礼酒,郁花也。”

第一个疑问:“郁金色正黄”是指雄蕊和花柱上部(橘黄色或红色)而不是指花,如果将“正黄”误解成花瓣,就无法解释“而细”(断句应为“郁金色正黄而细”)。而且忽略了“贾人取之”的“之”即是下句的“郁金”,郁金香花有黄、白、红、紫多种颜色,明显不是“正黄”。

第二个疑问:“花丝粗细和荷花的粗细相似”与否并非关键,关键在于长度,郁金香花的6雄蕊等长而短,无花柱,柱头增大如鸡冠状,不是“披莲”之状。可见上下文割裂,舍本求末误注郁金香为郁金香花的主要原因而藏红花雄蕊和花柱上部“正黄”,经长期人为选择培育长度可达3厘米,正可以为“与扶容里披莲者相似”。参考一下《唐会要》的资料,我们发现有一段原文:“贞观二十一年(公元年),伽毗国献郁金香,叶似麦门冬,九月花开,状如芙蓉,其色紫碧,闻香数十步,华而不实,欲种取其根。”这段文字的描述郁金香的产地、叶型、花期、香性、栽培方法与鸢尾科植物藏红花一致,绝非郁金香花。

明代官修本草《本草品汇精要》(年)是宫廷御医编撰的,他们有机会见到藏红花并音译为撒馥兰收载,药用部位“类红蓝花而长”、叶型“亦如蒜叶细长”均表明撒馥兰就是“叶似麦门冬”的郁金香。梵文和印度将藏红花称为茶矩摩(音译),从李时珍《本草纲目》将茶矩摩列为郁金香的别名,将撒法郎(音译)列为藏红花的别名。可以得知藏红花就是郁金香。

姜黄

蝉肚郁金产自印度——祈润香舫

郁金药材的来源有很多种,有温郁金植物的块根,称为黑郁金,蓬莪术称为绿丝郁金,广西莪术的块根称为桂郁金,又为黄白丝郁金。其中姜黄块根部分,作中药郁金使用。

姜黄的花型独特而高雅,穗状花序圆柱状,肉质多汁,不仅可以生食,还可以裹面油炸食用。蝉肚郁金,并可浸水染色。姜黄的主根茎表面具多数点状下陷的环形须根痕或少数圆形侧生根茎痕,因似蝉腹纹理而称蝉肚姜黄。在《植物名实图考》中曰:“姜黄,……其形状全似美人蕉而根如姜,色极黄,气亦微辛。”文中的“并可浸水染色”,和“色极黄”,可以基本确定古代中药姜黄便是现在的姜科植物姜黄。

姜黄始载唐代《新修本草》云:“叶根都似郁金,花春生于根,与苗并出,夏花烂,无子,根有黄、青、白三色。其作之方法与郁金同尔。”‘根有黄’符合现在的姜黄原植物。而根青却符合现在的蓬莪术,根白则符合现在植物广西莪术。并且姜黄原植物花是从茎部抽花,并苗大后才会有花,也不符合“花春生于根,与苗齐出”的特点。可见当时姜黄原植物已经用来入药,只是比较混乱而已。

《酉阳杂俎》:“天竺国婆陀婆恨主有宿愿,每年所赋细緤(一种布)并重叠积之,手染郁金香拓于緤上,千万重手印即透。丈夫衣之手印当背,妇人衣之手印当乳。”我们从“手染郁金香拓于布上”单从染色来看,极有可能是姜黄而并非现在中药房里的郁金。

荷兰郁金香花

现在流行的郁金香花卉据说是在上世纪30年代在庐山植物园进行过引种(从荷兰引种过来的),直到上世纪70年代中国科学院才参与进来在南京、西安、上海等地进行试种。

年才在西安举行了首届郁金香节,由此可见郁金香花在中国历史不过百年,怎么可能是汉晋时代的郁金香呢!?

郁金香在历史长河中浮浮沉沉,到底经历了哪些变化,需要我们从不同时空维度去认知,辩证的去看待它,使它的香气更加迷人。

图片:网络/祈润香舫拍摄侵删

作者:祈润香舫特邀作者三军司命

美编:祈润香舫chai

年华不负客,一一入香来

古人为什么发明了打香篆

千年不变的香具是不是你以为的样子?

香品均为独家设计制作

淘宝搜索祈润香舫

长按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ianghuanga.com/jhxw/86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姜黄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