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刺激的万圣节即将来临~
在这个充满了“恶作剧”与“南瓜”的节日里
身为化格沃茨光荣的实验狗
我们将灵活运用知识与头脑为大家献上独特的万圣节主题实验技巧叮叮叮~
您的化学实验狗定制版万圣节攻略已到
请查收~
前方高能
流量预警
刺激篇
01
爆炸南瓜灯
材料:南瓜灯,铝粉,氧化铁
化学原理:这个其实就是广为人知的铝热反应啦~
视频中用的是铝粉和氧化铁进行反应,反应释放出的大量热量,使高熔点的铁熔化并流出,我们能看到火星四溅,融化的小铁粒乱飞。
注意:铝热反应非常激烈,危险性极大,建议一般人不要做此实验
02
咆哮蓝火
化学原理:这个反应的要点在于在长玻璃管中注入二硫化碳和一氧化二氮气体并点燃。该反应会产生蓝色的火焰,并产生类似咆哮的声响,因此它也被叫做“狗吠反应”。在上面的动图中,显示的是反应的慢动作。
恐怖篇
01
恐怖刀伤
血红色的刀疤印看着是不是被吓一大跳,不过放心,这只是个假伤口。
在胳膊表面涂上无色的硫氰化钾溶液,刀子在氯化铁溶液中浸过,然后用刀刃刀背慢慢在皮肤表面慢慢滑过。
化学原理:无色的硫氰化钾溶液和氯化铁溶液在皮肤表面接触,形成血红色的络合物硫氰化铁。
根据相似的原理,还可以用铁丝制作“滴血的心”
02
血之烤香肠
所需材料:烤香肠,小苏打1.5茶匙,快要空了的番茄酱一瓶。
烤香肠其实只是用来把受害者诱骗到你家来的……但是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将1.5茶匙的小苏打放入一个基本上空了的番茄酱瓶子中,将瓶盖拧紧即可。切勿摇晃,否则化学反应会过早发生。在烤香肠的时候端上调味品,“番茄酱”当然也混在其中,在你的朋友毫无戒备地取番茄酱时不可避免地会使瓶子发生晃动,然后在瓶盖打开的一瞬间……砰!遍地的红色浆液会让你家看起来仿佛刚刚上演了《电锯惊魂》。
化学原理:小苏打的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钠,受热时易分解,会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
03
血手印
化学原理:这张黄色的纸是姜黄纸,而在实验者的手上事先喷上了碱性溶液。在碱性条件下,姜黄素会变成红色。
利用同样的方法还可以制作“隐藏文字”,只要先用白蜡烛或蜡笔在姜黄纸上书写,然后再喷碱性溶液,写过字的地方就会显现出来
在民间,姜黄加碱水变色曾经是巫师“做法”常用的一种把戏,比如在黄裱纸上用姜黄水写字晾干,再喷上碱水时就可以显示出吓人的“血字”。
如果你看过科教片《巫师的骗术》,可能还会记得这些“法术”。
《巫师的骗术》中姜黄显色的片段。
猎奇篇
01
呕吐的南瓜灯
这其实就是我们熟悉的“大象牙膏”实验的变形啦~
在烧杯中放入浓度约30%的双氧水(注意一定要30%的,稀的不行),加入洗洁精(起泡沫用)充分搅拌均匀。取另一个烧杯再加入一小勺碘化钾,用水溶解。将溶解好的碘化钾快速倒入盛有双氧水的烧杯中并盖上挖好的南瓜壳。
化学原理:双氧水在碘化钾作催化剂的情况下,会迅速分解释放氧气。反应急剧产生的氧气在洗洁精水中快速上浮,如同吹泡泡一般,产生大量牙膏状的泡沫从南瓜灯的孔洞中溢出。
因自然情况下双氧水也会自动分解释放氧气,所以整个过程时间一定要短、动作要快。
02
吞云吐雾的南瓜灯
材料:南瓜灯,水,干冰
原理:实验人员先在南瓜灯中倒入了水,然后把干冰放入水中,这时,干冰会吸收大量的热量,造成局部的气温迅速下降,使得周围空气中的水气凝结成小水滴,产生云雾缭绕的景象。
注意:接触干冰时,要用厚棉手套,防止冻伤。
03
黏黏史莱姆
化学原理:烧杯里原本装的是聚乙烯醇(PVA)的水溶液(绿色是额外添加的色素),在进行实验时,要在其中加入硼砂溶液(四硼酸钠)并搅拌。
在这里,硼砂起到了交联剂的作用,它把聚乙烯醇分子拉到一起形成网状,进而使它的性质发生改变,原本溶解状态的聚乙烯醇变成了胶状物。
聚乙烯醇与硼酸根离子发生的反应
04
万圣节反应
最后,我们来欣赏一下正牌的“Halloweenreaction”。
化学原理:它是碘钟反应的一个变种。它的与众不同之处是会形成独特的橙红色,这个颜色来自汞盐和碘离子形成的碘化汞沉淀,最终的黑色是叠加上了碘单质与淀粉显色的结果。
危险:高。因为用到了高毒性的可溶性汞盐,这个反应必须要小心操作。不要在家尝试。
如果不追求完全还原的话,用食品色素替代汞盐提供橙色可以使实验的安全性大大提升(这个反应没有由无色变成橙色的阶段)
嗦了这么多
各位旁友有没有心动鸭~
做实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哦~
祝大家实践快乐~
文案于凡冬
编辑于凡冬
审核郭梦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