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坚持做公益有四年多的时间了。
过去,我们一直在资助山村的几个孩子,让他们能够有衣服穿、有钱上学、能够正常生活。
每一次的公益课堂,把场地租金扣除外,我们都会拿出余款捐赠给当地的福利院或者其他弱势群体。
我们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因此,也希望能够持续去回馈社会,去帮助一些人。
这些日子,我们到了广西的山里,看到农民们并没有太多的收入来源。
我们就在想,我们可否为他们做点什么。
那天,在村里吃了姜黄鸡和姜黄米茶。
小伙伴本来例假不太好,加上旅途奔波,月经下不来,腹胀不适,她觉得双脚寒凉。
中餐我们一起在吃饭,她喝完两碗姜黄鸡汤,又喝了姜黄米茶,她欣喜万分,悄悄的告诉我:姐!这个真是好东西!
原来,两碗汤喝下去,她的月经顺畅的就下来了。
她说自己从八髎到督脉都热了起来。
我们一直在研究药学,知道姜黄的功效非常多。
于是,我们请阿姨带着我们去找姜黄。
地里刚挖出来的姜黄,样子并不好看。
为了便于保存和携带,我们把姜黄炒成了姜黄米茶,晒了姜黄片带走。
纯粹吃姜黄,我感觉味道有点过于浓烈。
把姜黄和米一起炒制,炒过的大米已经出现轻微碳化现象,能够吸附体内的油脂,能够对身体起到保健作用。
姜黄和生姜不一样,姜黄个头小,只有大拇指那么大,清洗的时候很不方便。
我们要先把泥巴敲干净,然后再放到水里慢慢洗。
姜黄肉上有很多小斑点,我们都得用手指一点点的抠掉,要细致把所有的黑斑块都要去除。
然后再放到阴凉的地方,用竹篾的簸箕阴干,待一两个小时后,姜黄表皮的水都干透了。
待水分收干了,再把姜黄切成细细碎碎的,和农家自己种的大米搅拌在一起,让姜黄的色素和大米充分的搅拌。
然后,再放置一两个小时,让大米吸收姜黄的汁液。
姜黄的汁液很厉害,把我们的手都染成了大地黄。
但是这样的姜黄,有一种天然的植物清香。
再放在铁锅上,慢慢的用小火翻炒,不能大火,如果用大火,很容易糊掉的。
要近一小时的时间的炒制。
最后金黄的姜黄米茶出锅了。
姜黄能行气破瘀,通经止痛。
主治胸腹胀痛、肩臂痹痛、产后血痛、月经不调、闭经、跌打损伤。
产自中国台湾、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西藏等省区。
《本草经疏》:姜黄,其味苦胜辛劣,辛香燥烈,性不应寒。
苦能泄热,辛能散结,故主心腹结积之属血分者。
兼能治气,故又云下气。
总其辛苦之力,破血除风热,消痈肿,其能事也。
《日华子》谓其能治症瘕血块,又通月经及扑损瘀血,苏颂谓其祛邪辟恶,治气胀及产后败血攻心。
何莫非下气破血辛走苦泄之功欤。
察其气味治疗,乃介乎京三棱、郁金之药也。
姜黄从唐朝便作为重要的活血化瘀药物,以后历代本草均有记载,在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中还有一个奇特的名字──宝鼎香。
姜黄在印度被广泛地作为调料和食用色素使用,在喜马拉雅地区有“厨房王后”和“生命香料”之称。
它的药用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是印度瑜伽及传统养生疗法阿育吠陀的一种重要草药。
各国科学家们在他们论文的引言部分,很多人都会提到姜黄素和中药(Chinesemedicine)的关系,提到中国人从古代就开始使用中药姜黄来治疗各种疾病的例子。
这些论文涵盖了姜黄素在很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如抗氧化,抗炎,防癌抗癌,神经保护如抗老年痴呆症和抗儿童自闭症,修复和保护肝功能,抗病毒如抗艾滋病,抗心血管疾病,抗自身免疫疾病,等等。
在《救命:逆转和预防致命疾病的科学饮食》这本书中,作者迈克尔·格雷格博士列了一份每日食物清单,其中姜黄粉是他着重建议纳入每日饮食中的一种食物。在他的健康香料和香草清单中,第一名就是姜黄粉。
迈克尔·格雷格医生在《救命》中写道:“姜黄素在预防或治疗肺病、脑部疾病、多种癌症方面(包括多发性骨骼癌、大肠癌和胰脏癌)可能有效果。而且姜黄素也有助于术后恢复,还能有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比吃常见的处方药还好,在治疗骨关节炎、狼疮、发炎性肠病等发言症状上可能也有成效。”
格雷格医生建议,每日摄入1/4茶匙,就能达到很好的抗氧化效果。
我们都是放两勺,用毫升的开水冲泡,放在保温杯中随身携带。
如果你所在的地方也有姜黄,不妨自己去试着制作姜黄米茶。
如果你工作繁忙,没有时间手工炒制,需要张家阿姨为你亲手炒制,可以联络我们。
这是一个助农公益项目,不能量产,只能手工小批量制作。
因为不添加任何防腐剂和化学制品,所以,要先预定,再去地里挖姜黄后手工炒制。
如果您需要,请联络公益项目主理人当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