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人自己的历史文化圈 点击上方蓝字订阅
丹阳节——河湟人的卫生防疫日
韩生琇/文
笔名禾乃玉、乃玉,男,年生,中学退休教师,高级职称,在《青海日报》《青海广播电视报》等报刊书籍上发表多篇文章。
进入夏季,河湟人迎来具有重要意义的传统节日是端午节。这里的人们习惯上称它为“丹阳”,这大概与当地斯时“正当牡丹盛开时”有关。自古流传的民间小调里就有“五月里牡丹满堂红”的唱词。这不奇怪,在我国有文字记载的,端午节就有二十多个叫法,“菖蒲节”、“解粽节”、“重五节”、“天中节”、“女儿节”等等,“丹阳节”的叫法,无形之中又增添了我河湟人自己的叫法,是很自然的事。
中国的传统节日都与饮食有关。在河湟人看来,丹阳是个穷节,庄稼青黄不接,牛羊才开始吃饱草,抓新膘;柜里的面,缸里的油,也吃得差不多了,但端午节的纪念意义却是永恒的,深沉的;端午的饮食是有讲究的,多元的;更为重要的,端午的防疫是严峻的,必须的。所以,这丹阳节过得既有独具的地方特色,又有淳朴的民族风味。
“五月里来五丹阳,杨柳枝儿插门窗”,丹阳节插杨柳是河湟人一个标志性的习俗。大门上、屋檐下、门窗上插上柳枝,房屋里献上牡丹、蕲艾、菖蒲、沙枣……满院柳枝婆娑,柳色青青,花香扑鼻,药韵沁心,污浊远避,空气清新,好一派节日气氛,令人身心陶醉。置身于此,神清气爽,元气猛增。这是因为,牡丹、芍药、艾草、菖蒲等,都是药用草本植物,不仅赏心悦目,更有良好的防毒辟邪作用,使人免疫功能大增。
旧称五月为“毒月”,五日称“毒日”,五日中午称“毒时”,居三毒之端,是为“五月端”,故名“端午”。时值仲夏,阳气上升,蚊虫得势,魑魅猖獗,会给人们特别是小孩,带来不测的灾难,小孩是未来的希望,必须倍加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ianghuanga.com/jhcd/8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