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姜黄 > 姜黄产地 > 正文 > 正文

生物多样性专栏3ldquo额外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7/4 14:12:10
01

今天,我们先从“北京鸭”的故事开始说起。

北京烤鸭享誉全球,但如今真正的“北京鸭”却已几乎绝迹,取而代之的是英国品种“樱桃谷”。年,北京鸭鸭种被输入欧洲,并于年进入英国。年,约瑟夫·尼克森爵士创办了一家以产鸭为主营项目的公司——樱桃谷,利用北京鸭和其他外国血统的鸭子培育出比北京鸭生长速度快、肥肉率低的鸭种。年,到中国大规模推广,国内肉鸭市场受到冲击,樱桃谷鸭不仅顶替麻鸭,成为南方盐水鸭、板鸭的主要原料,就连北京鸭在北京烤鸭中的优势地位也被它取代。

樱桃谷鸭分为4个代别,即曾祖代、祖代、父母代和商品代。源于北京鸭且优良性能最集中的曾祖代苗,其繁育拥有极强的技术壁垒,毛利率可达60%以上。由于樱桃谷鸭不卖给中国纯种,使得它的祖代种单价是北京鸭的10倍,利润相当可观。中国企业主要以进口父母代鸭苗为主,父母代产出的种鸭蛋即可孵化出商品鸭供给市场,但肉鸭养殖和加工的行业毛利仅为5%至15%。

这是北京鸭还是樱桃谷鸭呢?

当年北京鸭流入英国市场时,我国没有从中获利,但却在引进樱桃谷鸭时,付出了昂贵的代价。据统计,英国樱桃谷鸭的知识产权专利每年从中国获利高达数亿元人民币。我国是世界最大的鸭肉生产国和消费国,主要产品品种却掌握在外国人手中,一直制约行业发展。

年,中信农业和首农股份联合收购了英国樱桃谷农场%的股权。据首农股份有关负责人表示,借助收购,我国可以拥有完整的基因专利技术,将在国内建立独立的基因技术实验室,推动育种研发团队从英国转移到我国国内;并将利用遗传基因研发优势,整合中国各地种源,从源头推动我国肉鸭产业链的完善巩固,充分利用专利技术提升全球产业话语权。

不论是中国和外国,生物种质资源流失,又被外国公司改良抢注的案例屡见不鲜。

02

除了北京鸭,我国原产的大豆、猕猴桃、杜鹃花等重要生物遗传资源因获取、利用和惠益分享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而流失海外。此前,我们已经介绍过猕猴桃和大豆(点击查看:回顾)。

所谓“生物剽窃”(bio-piracy),一般是指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研究机构以及其他有关生物产业的机构凭借其生物技术上的优势,未经资源拥有国及土著和地方社区的许可和同意,利用这些国家丰富的遗传资源和相关传统知识,在物种、粮食和医药等领域进行研究和用于商业开发,进而利用西方现行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对已开发的技术申报专利,完全不考虑资源提供国/者的利益而独自获利的行为。

年4月,瑞士先正达公司推出“意乱情迷(Spellbound)”凤仙花,随之在英国和爱尔兰畅销。这些凤仙花具有拖尾生长的习性,非常适合在挂篮和高大容器中养植;植物顶部有很多浓密的大花,并向外蔓延,覆盖容器。在英国的零售价格从2英镑的小盆栽到10英镑的挂篮不等。这种“Spellbound”凤仙花也同样在美国热销,年的批发总额为1.48亿美元。随后先正达也将“Spellbound”引入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和其他国家。

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凤仙花

然而先正达推出的“Spellbound”凤仙花并不是商业物种凤仙花。先正达通过收集一种产自坦桑尼亚的乌萨姆巴拉山脉的凤仙花(I.walleriana),将其拖尾生长习性转移到了商业品种中,并且在欧洲和美国申请了专利,包括植物的所有部分、有性或无性繁殖、种子、胚珠、胚胎和花粉,但在专利申请中没有说明是如何获得坦桑尼亚凤仙花的。

非洲凤仙花

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国礼来(EliLilly)公司利用在马达加斯加生长的长春花开发出了两种治癌药品——长春新碱和长春碱,这两种药品对某些癌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这使该公司盈利数亿美元,而没有对该植物最初被获取的地区——马达加斯加予以补偿。

年,美国专利商标局通过密西西比大学医药中心申请了利用姜黄作为药用的专利(No.),该项专利的内容是用一个含有姜黄粉成分的药剂来治疗病人,然而姜黄在印度一直都是传统的药用植物,该项专利因此被提出异议。美国最终在年撤销该项专利裁决,这可以说是第三世界国家对抗“生物剽窃”打赢的第一仗。

03

中国是全球12个生物多样性大国之一,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物种特有性高。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源过度利用、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品种单一化种植和养殖、外来种入侵、非法携带生物遗传资源出境等一系列原因,使我国许多物种丧失和流失严重。

小龙虾就是外来入侵物种之一

近年来我国部分生物物种资源丧失现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物种丧失速率有所缓减。但物种资源丧失总体趋势仍未得到有效控制,资源过度利用、气候变化、生境破坏、工程项目建设仍严重影响物种生存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国生物物种资源流失现象也并没有根本好转,国外仍然通过各种途径不断获取我国生物资源,而手段表现的更多样、目的性更强。

有专家认为,中国应该采取以下对策保护生物遗传资源,防止和制止“生物剽窃”行为的继续。

第一,制定中国专门的保护生物多样性、遗传资源和传统知识的法律。如《保护生物多样性法》、《遗传资源保护法》以及《传统知识保护法》。第二,建立起相应的知识产权保障部门和完善的知识产权保障制度。从中央到地方的有关部门都应当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对外国的生物勘探进行管理和监督,对于生物剽窃行为要坚决进行打击。第三,建立知识产权合作体制。保护生物遗传资源并不意味着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固步自封,应该紧密结合实际,制定出利用遗传资源所衍生的知识产权的利益分享机制,吸引资金与技术,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来源:浙江生态环境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ianghuanga.com/jhcd/43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姜黄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