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在广西的大明山深处住着一个年轻的猎人,他的父亲在他年幼时便因病去世,至成年也只有他和母亲两人相依为命。一日,这个年轻的猎人独自一人进山打猎,在追逐猎物的过程中不幸跌下山坡摔成重伤,待众人找到他时已是天黑。由于他家住在大山深处,加之家里贫困无钱就医,回家后这个年轻的猎人只得在家卧床休息,生活起居全由年迈的母亲照料。每每想到年迈的母亲为了照顾自己而憔悴了不少,这个年轻的猎人总想着要为母亲减轻负担,心里负担很重,日子长了,连茶饭都不思。母亲见状心急如焚,一门心思想做些好吃的东西给儿子吃。家里虽然有野味,但是儿子不思茶饭,无法进食。当地有一种香料叫做姜黄,由于长得像生姜,但是颜色比生姜黄,因此人称姜黄。姜黄辛香清淡,略带胡椒、麝香及甜橙与姜之混合味道,略有苦味,辛辣感,是平常百姓家里常用的调味料。为了让儿子增食欲,母亲便将姜黄放在菜里,由于姜黄特异的香味,这个年轻的猎人终于胃口大开。说来也奇怪,在吃了姜黄炒的菜后,猎人身上的伤痛竟也一天天好了起来,不出半个月猎人的伤痛竟痊愈了。此后,凡是跌打损伤造成伤痛时,猎人都会用姜黄炒菜吃。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附近的人们都知道姜黄可以治疗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后来,人们发现直接用姜黄煮水服用,止痛效果更好,慢慢地,姜黄就成了一种常用的中药了。在升降散中有一味姜黄,一般中医认为它与大黄主降,但我们知道姜黄是调味料咖喱的主要成分,咖喱的香味是很窜的,这么辛香的一味药怎么会是降呢,它是活血行气的药物,应该以通行为主。《本草纲目》记载:“古方五痹汤,用片子姜黄治风寒湿气手臂痛。戴原礼《要诀》云,片子姜黄能入手臂治痛,其兼理血中之气可知。”古人对姜黄生长习性的记载是:“其花先生,次方生叶,不结实”,从这里能看出什么奥妙呢?我们常说绿叶配红花,即绿叶和红花有个主辅关系,绿叶是陪衬,红花才是精华,所以一般植物都是先发绿叶,后开红花,把精华留在后面,但姜黄不同了,它是急性子,一下子就把精华提前推出了,再看它“不结实”,也反映了它“寅吃卯粮”,只顾挥霍,根本不为后代着想,是个花花公子之类的人物。试想,具有这种习性的植物肯定是以通行之性为主,而不可能敛降。所以卢之颐说:“姜黄行升出之机,夺土之郁者也,土用行而黄中理。”现代药理学认为姜黄是一味降血脂的药物,可能和它能理脾气有关,因为高脂血症是由脾的运化功能减退导致的一些浊腻沉积。把脾气运化开了自然也就把血脂这种浊气升成清气。研究证明,适量补充姜黄素有保肝护肝的益处,增强人体免疫力和身体活力。姜黄素促进胆汁分泌,协助肝脏排毒,具有防止多种毒素(如黄曲毒素、铁过量、抗生素、酒精、致癌物“硫乙酰胺”四氯化碳等)损坏肝脏的功效。并且,姜黄素可促进肝脏解毒酶的合成,包括谷胱甘肽合成酶,血红素加氧酶等等,这些酶促进体内有害毒物的代谢,使他们不再是有活性的分子,对于酒精的代谢十分有利,也可促进正常的肝脏修复。另外,其它研究也相继发现姜黄素具有抗脂肪肝、逆转因四氯化碳所引发的肝纤维化的效果。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ianghuanga.com/jhyf/8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