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拾遗君
来源:拾遗(ID:shiyi)
人性最大的恶是什么?
这两天最热血的事情,就是公号“丁香医生”揭露“保健帝国权健”了:
这家凭借天价保健鞋垫和负离子卫生巾起家的公司,在令人瞠目的多家加盟火疗店的掩护下,花了14年,在中国构建起一个年销售额接近亿的保健帝国。
它许以千千万万参与者关于健康和财富的梦想,但梦想更像是一场泡影。
在帝国的食物链里,参与者不仅搭上钱财,更有人烧伤、致残,甚至丢了性命。
看完“丁香医生”的揭露,我想到了四个字——大快人心。
大家还记得年轰动全国的魏则西事件吗?
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学生魏则西,被查出滑膜肉瘤。
本来这种病五年生存率还是挺高的,医院的“神奇疗法”给坑了。
不仅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还搭上了自己的性命,更让家里欠下了20万元债务。
知乎上有一个热门话题——你认为人性最大的恶是什么?
临死前,魏则西在上面留言:
想了很久,决定还是写下来,不过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医院和那个医生的名字说出来,不过相关的癌症病人应该能明白我说的是什么,希望我的回答能让受骗的人少一些。
…………
人性最大的恶是什么?
我觉得就是“用黑恶手段骗取病人的钱”。
没有比这更可恶的东西了,因为这不仅仅是骗钱,更是害命。
打着治病救人的幌子而谋财害命,世间还有什么手段能比这更邪恶?
这样的人实在不配为人,也不配生存于人世间,丁香医生干得漂亮。
但这世间最可怕的事情,不是有一个这样的“权健”,而是一个“权健”倒下去,千万个“权健”站起来。
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学会辨别。
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盲不可怕,医盲才可怕》,讲的就是我们都应该具备的“十个医疗常识”。
掌握了这十个基本的医疗常识,你就可以避开大部分医疗骗局。
今天重发此稿,再次提醒大家。
▲人类对“癌”依然无能为力,能做的只是延长一点生存期
常识1:绝大多数疾病无法治愈
很多人一直都以为:“绝大多数病是可以根治的。”
但真正的现实刚好相反:“绝大多数病是没法根治的。”
曾经看过一个学术讨论——现代医学究竟能治愈什么病?
讨论的结果让人非常崩溃:现代医学几乎治不了什么病。
如果以普通人的角度,我们大致可以将病分为四种类型:
灾难恶性病:肝癌、胃癌、肺癌等各种癌,白血病,艾滋病,尿毒症,中风,癫痫,脑溢血……
常见恶性病:肾炎,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风湿病,胃病,哮喘……
不严重疾病:鼻炎,过敏,咽炎,肥胖症,阳萎,早泄,痛风,痛经……
亚健康症状:失眠,抑郁,脱发,多动症……
以上四大类型疾病,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沾上几种,但有什么是最终治愈了的?
几乎没有。
清华大学药学院教授鲁白说:
“不是说这么多年医学没进步,医学的进步主要体现在对快病的治疗上,比如疟疾、霍乱、结核等急性传染病。
但对慢病的根治我们几乎束手无策,大多数慢病我们连病因都不知道,现在绝大多数所谓的慢病治疗,都是针对症状而非真正的病因,只是不同程度地缓解症状而已,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人体太过玄奥,病因复杂纷呈,医学目前仅处于初步了解人体的阶段,医学能彻底治好的病其实少得可怜。”
医院病理科主任纪小龙说得更直白:
“作为医生,我给自己只能打20分。
为什么?
有三分之一的病医生无能为力,有三分之一的病是病人自己好的,医学只能解决三分之一的病。
所以,能打20分就很不错了。”
中国乙肝患者现有1.3亿,糖尿病患者1.39亿,慢性肠胃炎患者1.2亿,每天有人死于癌症,每天1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
但医学几乎“束手无策”。
说了这么多,我只是想告诉大家两个常识:
不要相信什么神医,所谓能包治百病的王林、胡万林之流,那都是骗子。
不要相信什么神药,所谓能根治某种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宣传,那都是谎言。
常识2:上次管用的药这次不一定管用
我们常常有一个疑问:
为什么这药上次吃都管用,这次吃怎么就不见效了呢?
如果你知道药是怎么生产出来的,你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
在上面一节文字里,我说了一个医学常识——绝大多数的病我们都不知道病因,所以所谓的治疗,其实只是针对症状而非真正的病因。
就以最常见的感冒为例,我们常说的“伤风感冒”,在医学上被定义为“上呼吸道感染”,具体的症状是:发热、咳嗽、流鼻涕、喉咙疼痛、肌肉酸痛等。
这是一种“病”吗?
不是,这仅仅是一组症状。
导致这组症状的因素有很多种,光是细菌和病毒就有上百种。
比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肺炎链球菌等。
就是说看似相同的感冒症状,但病因可能完全不一样。
所以虽然你这次感冒的症状和上次似乎差不多,但引发感冒的病因却可能完全不一样,所以你上次吃管用的药,用在这一次不一定有效。
药厂在研发一种感冒药时,也是按照症状来定义“病”的,它只是针对最常见的细菌和病毒性感冒,也就是说,每一种感冒药,其实只是对一部分病人有效。
所以,我们应该知道三个常识:
不是所有的病都有相应的药可以治好。
上次吃管用的药这一次不一定管用,因为相似的症状可能有不同的病因。
药物作用的主要对象是群体,而无法在意个体——药物医治的对象是群体,是一个百分比,你患的病不一定在这种药医治的百分比内。
常识3:医生看病就是赌概率
我们经常感叹一件事情:
为什么上次这个医生看病看得准,这一次就看不准了呢?
原因很简单——医生看病就是赌博,赌一个概率。
以常见的头痛为例,虽然都是头痛,但引发的原因却有很多很多种,比如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代谢性头痛、脑出血、脑梗死、高颅压头痛,低压颅内压头痛癫、经官能症、代谢性头痛……
你的头痛究竟是哪一种引起的,医生只能根据一些情况进行猜测,比如你的发病症状、你的工作生活环境以及发病的季节等等,猜测病因后,医生便开始选择药物:
若用A药,70%的可能有效。
若用B药,50%的可能有效。
于是,医生选用了A药。
也就是说,医生看病,大多数时候赌的是一个成功的概率。
比如,医生给你用的是A药,他觉得成功的概率大概是70%,但你完全可能不在这70%之内。
给大家看两个统计数据——医院的门诊误诊率约50%,住院部误诊率约30%。
所以,对于医生看病,大家应该知道几个常识:
医生不是万能的,医生看病就是赌概率。
再牛的医生也会误诊,实属正常——我们应体谅。
所谓的好医生,不是看病从不失误,而是他看准的概率比一般医生高一些。
常识4:看病最重要的是“问诊”,而不是“求药”
现在很多生病的人,都有一个坏毛病——轻视“问诊”,重视“求药”。
毕业于苏州医学院,现在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当临床医学遗传学实验室主任的韩建,对此就深有感触:
“中国的很多病人,到医院看病的目的是拿药,而不是想得到明确的诊断。
再贵的药也舍得花钱,但遇到稍微贵一点的诊断就开始抱怨。
尤其是小儿科病人的家长,首先关心的往往不是诊断,而是医生开什么药。
医生如果不开药还会被认为没本事。
而美国的情况刚好是相反。
因为大部分美国成年人都知道一个常识,看似相同的病状可能完全有不同的病因,所以‘问诊’就特别重要。
病人说得越多说得越细,医生判断正确的概率就会越高。
为什么欧美医生的误诊率比中国低很多,因为大家非常重视问诊。”
所以不管是去药店买药也好,医院专门看病也罢,我们一定要懂得几个常识:
看病最重要的是“问诊”,而不是“求药”。
你说得越多说得越细,医生开的药就越对路。
常识5:是药三分毒
中国人最喜欢乱吃药,很多人简直是把药当饭吃。
尤其是大爷大妈,上个月,小区邻居刘阿姨就是这样,因为耳鸣,她找了一个药方,然后吃了一个月的中药,结果这个月腹部突然剧痛。
去医院一检查——药物性肝损伤。
“因为乱吃药,把肝吃伤了。”
意大利著名儿科专家彼路易博士,前几年受意大利政府派遣,到北京执行两国卫生合作项目,医院坐诊了两年时间,结果发现中国儿童实在是太喜欢吃药了:
“在我们意大利,如果孩子发烧在38.5℃以下,我们根本不会开药,都是物理降温,大量喝水,用冰袋降温。
但在北京可就行不通了,我不开药还会被家长骂,中国家长们有一个奇怪想法,就是必须要吃药才能放心。
他们没有‘是药三分毒’这个概念。”
“是药三分毒”其实是医学界的常识,就是说任何一种药物,都不可能具有极其精准的靶向性,通俗点说就是,一种药物不可能只有单一作用,而那些与治疗无关甚至对机体有害的作用,就是所谓的“毒”。
所以,大家必须知道三个常识:
是药三分毒。
能不吃药就不吃药。
非吃不可的一定要遵医嘱。
不要以为乱吃药没什么危害。
你看完下面的数据就知道了。
美国总审计署做过一个统计,发现美国每年约有10.6万人因药品不良反应死亡。
医院药学部副主任常明说:
“美国患者对药品的认识程度,远远高于中国患者。
美国医生或药师对健康的促进度,也肯定高于中国医药工作者,所以中国因药品不良反应的死亡的人,应该远远不止这个数字。”
美国人口只有三亿,而中国是十三亿,就是按照美国的比例来计算,中国至少也有50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
不是病死的,而是吃药吃死的。
更别说药品不良反应引起的其他伤害,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杨志寅,曾经披露过一个数据:
中国每年多万住院病人中,有万人是因药物不良反应而入院治疗。
现有万聋哑儿童中,60%是由药害所致。
全国万聋哑人中,60%至80%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
…………
非常恐怖。
是药三分毒,可不是说着玩的。
常识6:最好别用抗生素
前段时间看到一则新闻,一个叫安安的8岁小孩。
感冒后,高烧持续不退,医院后,连经验最丰富的医生都束手无策,最高级别的抗生素都用了,但安安还是没有一点好转,最后多个器官衰竭,悲惨死去。
为什么一个感冒就夺走安安生命了呢?
尸检报告表明——安安感染了两种超级细菌。
安安为什么会感染超级细菌呢?
因为他每次一感冒,妈妈就给他吃抗生素,“吃了抗生素,孩子的感冒好得快。”
但是安安妈万万没想到,就是因为她一次次给安安吃抗生素,所以在安安体内“培养”出了超级细菌。
中国人最喜欢用抗生素,彼路易博士在北京坐诊时便深有感触:
“小孩发烧多是因病毒感染,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只有细菌性感染才用抗生素。
但很多家长根本不管这些,他就要求你开头孢、阿莫西林等抗生素。”
过度使用抗生素会有什么危害?
彼路易博士说:
“一是抗生素用多了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甚至培养出超级细菌。”
“二是抗生素有非常强大的毒副作用,对人体伤害较大,中国7岁以下儿童因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就多达30万。”
“三是抗生素用得过多,会大量杀灭人体有益细菌,使人体免疫力大幅减弱。”
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副所长雷鸣说:
“中国是抗生素的使用大国,每年生产21万吨,出口3万吨,其余全部自销,抗生素用量约占世界的一半。
人均消费克,是美国的10倍。
中国每年有数十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但其中40%是死于抗生素滥用。”
所以,对于抗生素的使用,我们一定要知道几条常识:
孩子是抗生素的主要受害者。
能不吃抗生素的病就尽量别吃。
能用窄谱的就不用广谱。
能用低级的就不用高级的。
能用一种的就不用两种。
常识7:输液等于一场小手术
中国人最喜欢输液。
一感冒,输液。
一发炎,输液。
…………
医院,都是一片一片的输液人,所以中国被欧美称为“吊瓶森林”。
很多中国人把输液当成保健,殊不知这种保健危害极大。
一位学者对一个输入过40升液体的尸体进行解剖时,发现该尸体仅仅是肺部,就有多个肉芽肿及大量微血管堵塞。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输液中含有大量的尘埃粒子、玻璃屑、橡胶微粒以及活性炭颗粒、药物结晶等。
如果经常性输液,这些微粒就会随着你的血液,在你心、肺、肾等器官中沉积,就像水管里有垃圾堵着一样,这些沉积最终会引发很多疾病,比如微血管栓塞、肺气肿、肺硬化等等疾病,甚至引发癌症。
而且,输液特别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口服药发生不良反应,可以洗胃。
皮下注射发生不良反应,因为吸收需要一定时间,也可以及时抢救。
但输液是通过静脉注射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未经过人体天然屏障的过滤,一旦发生不良反应,给人留下的抢救时间极短极短。
这也是每年会有这么多人死于输液的原因所在。
所以静脉输液,是公认的最危险的给药方式。
9年我国医疗输液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输了8瓶,远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
输液在许多发达国家,是医生迫不得已才使用的“最后方式”,而在中国却变成了“开始方式”。
彼路易博士有句话说得特别好:
“输液正在毁掉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的孩子。”
所以,对于输液,我有几个常识要说。
这几个常识,也是世卫组织强调的用药原则:
能口服的药尽量口服。
可肌肉注射不静脉输液。
输液的适应症有以下几种:大出血、休克、严重烧伤的病人;剧烈呕吐、腹泻的病人;不能经口进食的病人、吞咽困难及胃肠吸收障碍的病人。
千万不要将输液当成保健手段。
常识8:不要相信偏方治大病
前段时间在湖南卫视看到一则新闻:
一个5岁的小女孩,半年前突然开始腹痛,皮肤上还长了一个又黑又硬的肿块。
这个肿块竟然还会移动,从右胸移到了右手臂内侧。
医院一检查,结果发现女孩感染了“裂头蚴”寄生虫。
为什么会感染裂头蚴呢?
原来是妈妈很相信“民间偏方”。
“民间偏方”说,生吃蝌蚪能治很多病。
所以孩子一生病,她就让孩子生吃蝌蚪,结果就感染了裂头蚴。
医生说:“幸好发现得早,所以肿块移动到大脑,那问题就大了。”
中国人不仅爱吃药爱输液,还特别相信偏方,尤其是大爷大妈。
江苏一位奶奶很相信偏方,为了新生孙女以后能长出一双好乳房,于是使劲捏挤新生孙女的乳头,结果造成孙女乳头红肿溃烂。
广东一位妈妈很迷信偏方,为了给三个孩子降火,她拿出珍藏了三年多的宝贝——冬瓜水给孩子喂下去。
结果三个孩子全身发污,亚硝酸盐中毒进了ICU。
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不知道大家想过一个事情没:偏方为什么叫偏方?
偏方之所以叫偏方,是因为五个原因:
一是只对少数人管用,所以很“偏”。
二是未经大面积证实,所以很“偏”。
三是副作用太大,不适合用于治病,所以很“偏”。
四是偏方本没有什么用,病自己好了,或因其他合并治疗产生了作用,结果被归功于偏方。
五是某些江湖游医或骗子,在西药基础上加了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再以偏方名义出来骗钱。
所以,对于迷信偏方的人,我想讲几点医疗常识:
不要盲目相信偏方。
偏方治不了大病。
生医院,大医院都治不了的病,偏方基本也没辙
千万别用偏方去折腾孩子。
常识9:不要盲信抗癌食品
“自从教会爸妈使用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ianghuanga.com/jhjj/9123.html